公元前2000 ~ 公元前1700 最早的朝代夏代約在公元前 21 世紀到前 18 世紀。
公元前1700 ~ 公元前1000 商代是目前所發現的最早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時期,存在於公元前 18 世紀到公元前 11 世紀。商代時文明已經十分發達,有了曆法、青銅器以及文字等。商王朝時已經有一個完整的國家組織,並且具有了奴隸主王朝的規模。當時的主要生產部門是農業,不過手工業,特別是青銅器的冶鑄水平也已經十分高超。與此同時,黃河流域的另一個部落正在逐步興起。到了大約公元前十一世紀中葉,周王朝正式建立。之後周朝的勢力又慢慢滲透到黃河下游和淮河一帶。周王朝依然是奴隸主以及貴族統治,有許多貴族的封國。到鼎盛時,周朝的影響力已經在南方跨過長江,東北到今天的遼寧,西至甘肅,東到山東。周朝時的宗法制度已經建立,政權機構也較完善。
公元前 770 周平王東遷,東周開始。此後,周王朝的影響力逐漸減弱,取而代之的是大大小小一百多個小國,史稱春秋時期。春秋時期的大國共有十幾個,其中包括了晉、秦、鄭、齊及楚等。
公元前 546 黃河流域的爭霸基本結束,晉、楚兩國平分了霸權。
公元前 403 晉國被分成韓、趙、魏三個獨立的國家,再加上被田氏奪去了政權的齊國,和秦、楚及燕,成為了戰國七雄,戰國時期正式開始。
公元前 359 秦國商鞅變法開始後,秦國國力大大增強。
公元前 221 秦國消滅其它六國實現了統一。中國歷史也進入了新時代。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多位對之後的中國有深遠影響的哲學家,例如孔子、墨子、老子、莊子、孟子、荀子、韓非等人。文化上則出現了第一個以個人名字出現在中國文學史上的詩人屈原。
封建時期
公元前 221 秦滅其它六國後統一中國,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帝國。秦王嬴政改稱秦始皇。他對國家進行了許多項改革,包括了群縣制的普 遍確立,取代了周朝的封國制;統一了文字,方便官方行文;統一度量衡,便於工程上的計算。秦始皇還大力修築道路,並連接了戰國時七國的圍城,成為了今天的萬里長城。秦始皇還下令全國焚書,役使七十萬人修築阿房宮以及自己的陵墓等。
公元前 210 秦始皇出巡途中病死於沙丘,秦二世胡亥即位。但十個月後,農民起義爆發,秦亡。
公元前 202 漢高祖劉邦打倒了勁敵項羽後登基,西漢開始。到了漢武帝時,西漢到達鼎盛。武帝成功地將匈奴趕走,還修建了著名的絲綢之路,發展了對外貿易。儒家學說也被確立為官方的主流意識形態,成為了佔統治地位的思想。其它藝術與文化也蒸蒸日上。同時期還出現了第一部通史性質的巨著 —— 《史記》。西漢發展到了公元 1 世紀左右開始逐漸衰敗。
公元前 009 王莽奪權,宣佈進行一系列的改革,然而這些改革卻往往不切實,最終導致農民紛紛起義。公元 25 年漢光武帝劉秀復辟了漢朝,史稱東漢。東漢到了公元 3 世紀左右時再度衰敗。
公元 196 曹操控制了朝廷,歷史進入了三國時期。當時除了曹操的魏之外,尚有蜀和吳。
公元 280 三國歸晉,再度統一。
公元 290 年晉武帝死後,十六年的朝廷權利鬥爭開始,史稱「八王之亂」。與此同時,少數民族與各地流民起來反晉,紛紛建立自己的國家。
公元 304 ~ 公元 409 陸陸續續有多個國家建立,主要包括了漢、前趙、後趙、前燕、前涼、前秦、後秦、後燕、西秦、後涼、北涼、南涼、南燕、西涼、夏和北燕,史稱十六國時代。中原淪陷後漢族只能屈處南方,形成了南北朝的對立。南朝經歷了劉裕的宋到齊以及梁,陳,而北朝則有北魏、東魏、西魏、北齊和北周。南北朝時期是佛教十分盛行的時期,西方的佛教大師絡繹不絕地來到中國,許多佛經被翻譯成漢文。
公元 589 楊堅終於成功滅了南朝的陳,在中國歷經了三百多年的分裂之後再度統一,建立了隋朝。不過隋朝也是一個短命的王朝,只經歷了兩代 37 年。
公元 618 唐高祖李淵推翻隋朝建立了唐朝。
公元 626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,唐朝進入鼎盛時期。長安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,唐王朝也是當時最發達的文明。唐朝確定的科舉制度是當時比較科學與公平的人材選拔制度。唐王朝與許多鄰國發展了良好的關係,文成公主嫁到吐蕃,帶去了大批絲織品和手工藝品。日本則不斷派遣使節、學問僧和留學生到中國。唐朝的文化也處於鼎盛,特別是詩文得到較大的發展,還編撰了許多紀傳體史書。唐代中葉湧現出許多偉大的文學家,例如詩人杜甫、李白,以及散文家韓愈、柳宗元。唐代的佛教是最興盛的宗教,玄奘曾赴印度取經,回國後譯成 1335 卷的經文。不過除了佛教外,還有摩尼教 (Manicheism) 、景教和伊斯蘭教等。唐朝末年再度分裂,形成了五代十國的混亂局面。
公元 960 經過了七十多年的紛爭後,960 年北宋控制了中國大部分地區。北宋晚期發生了分別以王安石、司馬光和蘇軾為首的三方黨派鬥爭,增加了社會的不安。
公元 1125 北方女真民族建立的金勢力逐漸起來。
公元 1127 金攻破汴京,俘虜三千多皇族,其中包括了當時的皇帝宋欽宗和太上皇宋徽宗,北宋滅亡。同年宋欽宗的弟弟宋高宗趙構在南京即皇位,史稱南宋,形成南北分立。南宋此後多次伐金未成。
公元 1234 蒙古軍消滅了金。蒙古之後與南宋開始了血腥的戰爭。
公元 1276 戰爭以蒙古的勝利告終,南宋滅亡,統一全國的元王朝建立。元朝是中國歷史上首個外民族統治全中國的王朝。儘管元朝吸收了許多漢族文化,並大力宣揚朱熹一派的理論,漢族依然將元朝視為外來民族,併發動多次起義。
公元 1368 漢族終於推翻元朝,明朝建立。明朝時貿易興盛。
公元 1405 鄭和奉命下西洋,曾經到達印度洋、東南亞及非洲等地。明朝文化上則出現了《三國演義》及《水滸傳》兩部優秀長篇小說。明朝晚期居住在東北地區的滿族開始興盛起來。
公元 1644 滿族終於藉吳三桂打開山海關而進入北京,建立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朝代——清朝。清朝在之後的半個世紀還成功地佔領了許多邊疆地區,例如新疆、西藏、蒙古以及台灣。到了康熙年間,清廷還與沙俄在黑龍江地區發生戰爭。
公元 1689 清廷最終與沙俄簽訂停戰條約——《尼布楚條約》,清廷以土地換得邊境安寧。然而到了 19 世紀初,清朝開始衰敗。與此同時海上強國英國、荷蘭與葡萄牙等紛紛開始與中國進行貿易。
公元 1787 英國開始向華輸入鴉片。
公元 1815 清廷頒布搜查洋船鴉片章程,然而英國無視禁令依然走私大量鴉片。
公元 1838 道光皇帝不得不派林則徐赴廣州禁煙。
公元 1839 六月,林則徐將 237 多萬斤鴉片在虎門銷毀,史稱「虎門銷煙」。
公元 1840 六月,英國政府發動鴉片戰爭,中國近代史開始。
近代史
公元 1841 鴉片戰爭持續了一年多。八月,英軍到達南京,清廷投降,《南京條約》簽署。香港島被割讓;上海、廣州、廈門、福州和寧波開放作為通商口岸,還賠償款銀元 2100 萬。
公元 1844 美國與法國也與清廷分別簽訂了《望廈條約》和《黃埔條約》,中國主權遭受部分破壞。與此同時中國國內反清復明的反抗鬥爭再度興起。
公元 1851 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曾經一度佔領南方部分省份。之後又有上海小刀會起義、陳開、李文茂起義等。此後英、美、法、俄、日等國多次侵入中國,中國多處領土被割讓。
公元 1888 康有為、梁啓超、嚴復、譚嗣同等改良派上書光緒皇帝要求變法遭拒。
公元 1898 光緒皇帝終於同意變法,從 6 月 11 日 到 9 月 21 日被稱為「百日維新」的 103 天中進行了多項改革,但最終在慈禧太后發動政變後失敗落幕,梁啓超、康有為逃亡國外,譚嗣同、劉光第等六人被殺害。
公元 1899 義和團運動爆發,開始圍攻外國駐北京使館。
公元 1900 英、俄、日、美、法、德、意、奧的八國聯軍報復佔領北京。
公元 1901 清廷不得簽訂《辛醜條約》。
公元 1901 革命派開始興起。孫中山等人在海外積極籌款,支持國內的多次起義運動。
公元 1911 經過十次失敗的起義後,在武昌起義獲得成功,清朝被推翻,中華民國成立。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。但迫於袁世凱的壓力不得不讓出總統位置。從此陷入了北洋軍割據時期。孫中山之後多次試圖北伐未果。
公元 1921 中國共產黨成立。
公元 1925 在國民黨和共產黨合作後,終於蔣介石領導的北伐成功。
公元 1927 蔣介石在鞏固領導地位後處決了李大釗等部分共產黨黨員。
公元 1934 毛澤東領導了長征,成功建立革命根據地。
公元 1937 日本發動侵華戰爭,西安事變後國共第二次合作抗敵。
公元 1945 二戰結束後,國共又進行了內戰。
公元 1949 中國共產黨最終獲勝,蔣介石及國民黨逃往台灣。在北京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。與此同時蔣介石在台灣宣佈台北為中華民國臨時首都,宣誓三年內反攻大陸,不過至他離世時仍未成功。兩岸從此開始分裂局面。
版权声明:本文为原创文章,版权归 BenhoN 所有。
本文链接:https://blog.benhon.net/archives/82.html
所有原创文章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 4.0 国际 许可协议进行许可,你可以自由地转载和修改,但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并且不可用于商业目的。